首页

优美网 女王

时间:2025-05-23 02:24:58 作者:世乒赛:林诗栋/林高远晋级八强 孙颖莎三轮未失一局 浏览量:71342

  中新网广州9月24日电 (记者 蔡敏婕)穿上设备,启动开关,蹬脚走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的病房里,一名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的患者穿戴上设备,膝盖、大腿、腰部等多个部位与机器人连接,看着屏幕上的动画,通过脑部思考,驱动肢体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个机器人可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锻炼肌肉,还能重建神经环路,提升治疗效果。当前,临床医生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丰富诊疗手段,将为难治性、复杂性疾病患者带来更多新希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脊柱外科专家戎利民说,伴随技术发展,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在临床中落地,为医疗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会导致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障碍,引起瘫痪,长期卧床还会带来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

  由广东省卫健委主办的广东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探院活动首站近日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记者从活动上获悉,近年来,该院探索脊髓损伤治疗新方案。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药物、康复锻炼、针灸等,如今,医学界正在探索干细胞、脑控外骨骼机器人、生物材料移植等更多维度的综合治疗。

  “通过脑想象和视觉触控,人体可以操控机器人,机器人也可带动人体运动。研究同时发现,这一过程也对患者的大脑皮层有益,有助于患者保持乐观的治疗情绪。”戎利民说。

  慢性鼻窦炎容易复发,许多患者需要多次手术。这主要是因为不同鼻窦炎的亚型差异较大,但临床多是“一刀切式”诊断,影响了治疗效果。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份来自人工智能医生的诊断报告,对患者的慢性鼻窦炎进行了分型诊断。“原本医生需要5小时完成的工作,如今人工智能在1分钟内就能完成,且准确率高达98%。”该院副院长杨钦泰说。

  在此背景下,医院过敏科、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心等多学科医工交叉团队研发了鼻息肉病理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并应用于临床。

  在慢性鼻窦炎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基础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过敏科及耳鼻喉科团队还开展了一项人工智能花粉识别研究,与广东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合作,构建人工智能花粉预警监测网络,利用人工智能更精准地辨识致敏花粉,并提醒过敏患者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区域、时间活动。

  “如今的临床医生,既要养细胞、养老鼠,也要养数据。”杨钦泰希望能探索多模态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7月16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16个点

9月28日(吴辛茹)如何运用儒家智慧应对全球性挑战?如何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跨越地缘政治利益鸿沟?9月27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中国新闻社山东分社和东西问智库协办的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东西问·中外对话”论坛,在山东曲阜召开。中外知名学者、政府官员、联合国驻华机构代表及媒体代表齐聚山东,交流观点。

文化中国行丨全民健身日,来博物馆找“健身教练”

意见》提出,在保持空间布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可对土地开发利用方式进行局部微调、统筹优化。具体来说,针对农用地集中连片整治、建设用地整理、自然生态本底保护修复等主要整治内容,明确了整治目标、任务、支持政策和底线要求,并对整治工作中“三区三线”优化微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运用做出详细规定。

商务部:一季度商务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优化态势

报告》还显示,我国网络基础资源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12月,IPv6地址数量为68042块/32;国家顶级域名“.CN”数量为2013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1.36亿个。

湖北培育推出一批统战文化知名地标

有美术设计专长的王小选,为纪念祖父百年诞辰而出版的传记《真金不怕火炼》设计封面,书中收录了一张王世英在黄埔军校的毕业照,“这是我爷爷唯一身着黄埔军校军装的照片,当时22岁的他应该是很骄傲地拍下这张照片寄回山西省洪洞县老家。”

视频丨《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第三集:为有源头活水来

今年是中朝建交75周年,也是双方商定的“中朝友好年”。今天,我们同朝鲜同志欢聚一堂,举行“中朝友好年”开幕式活动。我首先代表中国党、政府和人民,向朝鲜党、政府和人民致以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